國家衛健委開展的近視專項調查數據顯示: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.7%,其中小學生為35.6%、初中生為71.1%、高中生為80.5%。
從數據中不難看出,近視問題十分突出,這也意味著近視的“坑”很多家庭都在踩。
那么,哪些是常見又容易踩的“坑”呢?
視力檢查“坑”
1、還沒上學做功課,無須擔心視力問題
“孩子年紀還小,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機會不多,近視可能性不大”,自然就有許多家長認為這個年齡段視力檢查不太必要。
恰恰相反,希小瑪建議:孩子年紀越小越應重視視力檢查。
在成長過程中,孩子不僅有近視的挑戰,更有可能要面臨斜視、弱視等問題,它們往往在3歲展露馬腳,治療黃金時間非常有限,大多在6歲前治療效果比較理想。
此外,每位寶寶出生都自帶一筆“遠視儲備”存款,這筆存款可查看近視的走向。
隨著年紀的增長,遠視儲備會花得越來越多,直至轉變為“正視”(也就是不近視),若在成長過程中過度用眼,會把遠視儲備透支光,就有機會提早出現近視。
因此,即使還未上學,也應定期每3個月或半年做視力檢查,篩查有無小兒眼病,查看遠視儲備的“余額”。
2、近視度數不高,可以不用管那么快
兒童青少年初次近視,一般來說度數低多為假性近視,但僅靠度數高低的方式判斷并沒有科學依據。
應到眼科醫院進行散瞳驗光,如果散瞳后無近視,即為假性近視。
反之,仍有近視度數,即為真性近視,一定要及時管!否則,以孩子每年75度至100度的發展速度,置之不理很容易變成高度近視。
佩戴眼鏡“坑”
1、戴OK鏡或功能性鏡片,近視度數就不會漲
OK鏡和功能性鏡片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近視進展,但不能完全做到不增長。
需要結合是否正確佩戴及護理、是否長期保持良好用眼習慣等情況,才能鞏固延緩近視快速發展的作用。
2、反正有近視手術,隨便配眼鏡看得清就行
有些人覺得,既然成年后能做近視手術,那未成年時隨便配副眼鏡看得清就好了。
的確,近視手術能矯正近視,但不是所有近視者都符合手術條件,我們更要重視不好好配眼鏡背后帶來的問題。
:近視發展速度快,度數過高就無法做激光近視手術,甚至根本不符合手術條件;
第二:度數過高會面臨眼底健康問題,有患致盲性眼病的風險。
因此,近視后一定要好好配眼鏡并選擇功能性鏡片,千萬不要抱著成年后做近視手術就能矯正視力的心理,而不慎重對待近視!